化学工业与工程
 首页 |  在线投稿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出版伦理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化学工业与工程
 
在线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1年 28卷 2期
刊出日期 2011-03-15

研究论文
研究论文
1 张琳琳, 涂姜磊, 邓阳全, 曾宪仕, 程丽萍, 张志斌, 陈世龙
可紫外光固化有机硅丙烯酸酯的合成及性能
以DMC(二甲基环硅氧烷混合物)和丙烯酸为原料,合成出可紫外光固化的有机硅丙烯酸酯。考察了阻聚剂和带水剂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测定了紫外光固化膜的力学性能、表面能、固化时间和溶解性能,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光固化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光固化膜的力学性能好,表面能低,加入不同的活性单体,可以对膜的表面能进行调节;光固化膜不溶于水和酸溶液,但溶于有机溶剂及碱溶液。
2011 Vol. 28 (2): 1-5 [摘要] ( 2206 ) [HTML 1KB] [ PDF 172KB] ( 3963 )
6 张宝昌, 周瑞婷, 张德文, 孙淑清
氯化物助熔剂对Y3Al5O12∶Ce3+荧光粉性能的影响
选用卤化物LiCl、NaCl、KCl和SrCl2等作为助熔剂,合成了一系列YAG∶Ce粉体,并研究了助熔剂对YAG∶Ce荧光粉晶相、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助熔剂有利于YAG∶Ce荧光粉的晶化,合成的荧光粉具有石榴石的结构,规则的形貌和窄的粒度分布。添加适量助熔剂可以提高YAG∶Ce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最适宜的添加量分别是:LiCl 10%,NaCl 7%,KCl 7%,SrCl2 4%。
2011 Vol. 28 (2): 6-10 [摘要] ( 2677 ) [HTML 1KB] [ PDF 271KB] ( 4076 )
11 XIAO Yanhua, FENG Ruijie, CAO Sumei, LIU Xiangyong, GAO Ting, PAN Zhiquan
Characterization of Coal Tar Pitch and Paving Pitch by UV,EA and NMR
In order to enlarge the use of coal tar pitch(CTP) in paving road,CTP and 60th paving pitch(PP) were extracted by nheptane,toluene and ethanol step by step in a Soxhlet apparatus.The three fractions of CTP and PP were detected using UVabsorption(UVA),elemental analyses(EA)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firstly as a whole unit after quality characterization of physical nature of CTP and PP were finished.The CTP had more saturate aliphatic and residue compounds dissolved in ethanol.On the other hand there were more continental type structures of aromatic ring than that of PP.There was almost no residue in PP after extracted by ethanol.The results explained why CTP was crisp in cold winter and was soften in summer.The following research will focus on how to change the chemical construction of CTP into the relative similar structures with those of PP through adding polymer.
2011 Vol. 28 (2): 11-17 [摘要] ( 4385 ) [HTML 1KB] [ PDF 216KB] ( 4063 )
18 王静, 冯亚青, 李祥高
颜料电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电子墨水中的应用
以汉沙黄10G为原料,以超分散剂和协同分散剂为改性剂制备了颜料电泳粒子。研究了改性汉沙黄10G在电泳介质中的分散性、粒径分布和电泳淌度,通过FTIR和SEM对超分散剂改性的汉沙黄10G进行了结构和形貌的表征。并以包含改性汉沙黄10G的分散液为核材料,通过复凝聚法制备了电子墨水微胶囊,研究发现改性汉沙黄10G在微胶囊内具有可逆的电场响应行为。
2011 Vol. 28 (2): 18-23 [摘要] ( 3176 ) [HTML 1KB] [ PDF 393KB] ( 3065 )
24 赵黎华, 梁宝臣, 贾晓川, 张江萍, 曹丽静, 张寅豹, 李翔
燃料电池PtRu/C催化剂CO容限能力的表征
采用反胶束法制备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用PtRu/C催化剂。反胶束体系由水相、环己烷、表面活性剂SBS和正辛醇组成,体系中n(水)/n(表面活性剂)为7,m(表面活性剂)/m(环己烷)为0115,还原剂为KHB4溶液。在PEMFC连续运行条件下对所制备的催化剂性能进行考察。分别以纯氢和含不同浓度CO的氢气为燃料气,测试PEMFC的Vt曲线和IV特性,以此来评价电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和对CO的容限能力。试验结果与Johnson Matthey公司的同类产品进行了比较。
2011 Vol. 28 (2): 24-28 [摘要] ( 2134 ) [HTML 1KB] [ PDF 339KB] ( 3513 )
29 韩玉英, 宋健, 冯荣秀, 赵君彦
对甲砜基苯丝氨酸铜合成的研究
以对甲砜基苯甲醛、甘氨酸、硫酸铜为原料,氨水为催化剂,研究了对甲砜基苯丝氨酸铜的合成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制备对甲砜基苯丝氨酸铜的最适宜工艺为:n(对甲砜基苯甲醛)∶n(甘氨酸)∶n(硫酸铜)∶n(水)为1∶ 11∶ 055 ∶170,温度50 ℃,pH值为9,反应30 h,收率为80%左右。采用薄层色谱(TLC)、液质联机(LCMS)以及红外光谱(IR)进行表征,探究并证实了该反应的机理并推测了所发生的副反应。
2011 Vol. 28 (2): 29-34 [摘要] ( 3581 ) [HTML 1KB] [ PDF 273KB] ( 4168 )
35 郭淑元, 张雨山, 黄西平, 董泽亮
碱式硫酸镁晶须的制备
利用苦卤与工业氨水反应制备氢氧化镁滤饼,按比例将其与一定浓度的七水硫酸镁溶液置于高压反应釜中,通过水热反应制备碱式硫酸镁晶须,主要考察了物料配比、七水硫酸镁浓度、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和反应时间对晶须晶形的影响,得出适宜条件为:七水硫酸镁的浓度为08 mol/L,m(七水硫酸镁)∶m(氢氧化镁)为2∶1,反应温度为160 ℃,搅拌速度为300 r/min,反应时间为8 h。并对在此条件下合成的晶须进行了化学分析、电镜扫描(SEM)观察、X射线衍射(XRD)分析及TGDTG分析。
2011 Vol. 28 (2): 35-39 [摘要] ( 2251 ) [HTML 1KB] [ PDF 295KB] ( 3995 )
40 寇希元, 张晓青, 张爱君, 张雨山, 王静
小球藻对海水中Pb2+的生物吸附研究
研究了小球藻对海水中Pb2+吸附的特性,探讨了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考察了吸附剂用量、pH值、温度、Pb2+的起始浓度和时间等对吸附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吸附剂的用量对吸附率的影响不大;pH值对吸附影响较大,小球藻吸附Pb2+的适宜pH值为4~6;小球藻对Pb2+吸附的吸附量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在25 ℃时,小球藻对Pb2+的吸附非常快,60 min达到吸附平衡,其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Pb2+的吸附可以用Freundlich等温方程来描述,对含铅污染的海水净化处理具有探索性及指导性意义
2011 Vol. 28 (2): 40-44 [摘要] ( 3330 ) [HTML 1KB] [ PDF 251KB] ( 3015 )
45 马翠, 廖克俭, 赵志添, 苑宝龙
微波萃取侧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
以侧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收率为指标,根据正交试验优选出各因素的最适宜提取条件,优选出微波法萃取侧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适宜工艺。得到最适宜的工艺条件为:φ(乙醇)60%,料液质量比1∶20,微波时间4 min,微波功率385 W。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侧柏叶提取物的收率高达5905%。与直接加热提取法相比,微波提取能大大缩短提取时间,降低提取剂用量,并能提高提取物收率。同时对提取物有效成分进行了定性检测,结果表明侧柏叶提取物确实为黄酮类化合物。
2011 Vol. 28 (2): 45-48 [摘要] ( 4098 ) [HTML 1KB] [ PDF 144KB] ( 2979 )
49 岳昌海, 朱许慧, 侯文贵, 李凭力
甘薯渣酒精发酵条件优化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甘薯渣生料发酵生产乙醇的研究。对发酵的5个影响因素:发酵pH值、水料比(质量比,下同)、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以及酒曲添加量进行探讨,确定影响发酵效果的主次因素顺序以及可能的最适宜发酵条件。在正交试验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最适宜发酵条件为:发酵pH值取原料的自然pH值,水料比取24,发酵时间取180 h,发酵温度取33 ℃,酒曲添加量取09%。最适宜反应条件下乙醇收率为882%。
2011 Vol. 28 (2): 49-54 [摘要] ( 2226 ) [HTML 1KB] [ PDF 223KB] ( 3055 )
55 任雅琳, 郭大光, 王利芳
废内燃机油再生方法的研究
以废内燃机油为原料,采用钠的液氨溶液作为化学试剂,与废油中的变质烃类发生反应,达到再生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最适宜的工艺条件为:钠的液氨溶液加入量为32 mL(以100 g废油为基准),精制温度为40 ℃,回收的润滑油的黏度指数可达100,在补充白土吸附改进再生油的色度后,各性能指标均可达到HVI标准要求。
2011 Vol. 28 (2): 55-58 [摘要] ( 2244 ) [HTML 1KB] [ PDF 128KB] ( 3104 )
59 杨欣佳, 丁保宏, 路蒙蒙, 臧树良
MoP/SiO2-TiO 2-ZrO 2下萘的加氢脱芳工艺优化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SiO2-TiO2-ZrO2复合载体,以此载体制备了MoP/SiO2-TiO2-ZrO2催化剂,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以萘的十二烷溶液为模型化合物,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体积空速和V(氢)∶V(油)4个因素对脱芳效果的影响,得到了加氢脱芳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60 ℃、反应压力5 MPa、体积空速3 h-1、V(氢)∶V(油)为400∶1,此时萘的转化率可达91.23%;此条件下催化裂化柴油十六烷值可提高15个单位以上,收率可达96.28%。
2011 Vol. 28 (2): 59-62 [摘要] ( 1923 ) [HTML 1KB] [ PDF 157KB] ( 2818 )
63 李东军, 岳莉, 赖仕全, 李文军, 张家达, 王荣荣
WO3/HMS催化氧化β-甲基萘合成β-甲基萘醌研究
在冰醋酸中(HAc),以(NH4)2WO4为钨源制备的WO3/HMS分子筛为催化剂,过氧化氢(H2O2)为氧化剂,考察了β-甲基萘(β-MN)合成β甲基萘醌(β-MNQ)的多相催化反应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WO3的负载量、催化剂用量以及氧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WO3/HMS催化剂催化β-MN氧化合成β-MNQ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53 K、反应时间为6 h、n(H2O2)/n(β-MN)为18和n(Si)/n(W)为30的催化剂用量为0. g/mL(以HAc为基准),在此条件下,β-MNQ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51.7%和46.9%。
2011 Vol. 28 (2): 63-67 [摘要] ( 2240 ) [HTML 1KB] [ PDF 212KB] ( 3420 )
68 崔晓燕, 沈健, 刘琤, 沈思维
介孔分子筛 K2O/SBA-15催化酯化反应的研究
以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负载KNO3后经过煅烧,制得K2O/SBA15固体碱催化剂。通过XRD和BET对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对K2O/SBA15催化合成油酸甲酯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K2O负载量为2%,n(醇)∶n(酸)2∶1,反应温度180 ℃,反应时间4 h,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50%时,酯化率最大达到8361%,并且K2O/SBA15催化剂重复使用多次仍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
2011 Vol. 28 (2): 68-72 [摘要] ( 3166 ) [HTML 1KB] [ PDF 236KB] ( 3419 )
73 李芬容, 易红宏, 唐晓龙, 宁平, 余琼粉
农村沼气的净化及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沼气的净化提纯技术是沼气资源化利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介绍了农村沼气的组成,并总结了现有的沼气净化提纯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目前沼气的净化提纯技术主要是脱硫、脱碳、脱水及脱除其它不助燃的杂质。其中,脱硫技术主要有干法、湿法及生物法脱硫等;脱碳主要有液体吸收法、固体吸附法和膜分离法等;脱除水分主要有冷凝法、溶剂吸收和固体吸附3种方法。此外,还总结了脱除硅氧烷、卤化烃及氮气等杂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地区沼气资源化利用的方向——根据沼气利用方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净化利用技术。
2011 Vol. 28 (2): 73-78 [摘要] ( 4692 ) [HTML 1KB] [ PDF 134KB] ( 4260 )
版权所有 © 化学工业与工程编辑部
地址:天津市海河教育园雅观路135号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50A305,邮政编码:300350
电话:022-27406054   E-mail:hgbjb@tj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