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与工程
 首页 |  在线投稿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出版伦理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化学工业与工程
 
在线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2年 19卷 6期
刊出日期 2002-11-15

论文
405 华超,马沛生,夏淑倩,时云杰
甲烷在烃类中的溶解度规律分析
分析了高压下甲烷在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乙烯共计 2 3种烃类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 ,对在同一温度不同压力下的数据进行了关联得出相应的亨利系数 ,分析得知甲烷在所分析数据的压力范围内符合亨利定律。拟合得到了亨利常数与温度关联式的系数 ,同时提出了以临界体积为参数的甲烷在烃类溶剂中的亨利系数的估算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液态天然气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热力学基础
2002 Vol. 19 (6): 405-410 [摘要] ( 4555 ) [HTML 0KB] [ PDF 0KB] ( 6 )
411 陈昌平,王雅琼,许文林
PbO_2为阳极Cr~(+3)电化学氧化伏安特性的研究
应用三电极体系对硫酸介质中以二氧化铅为阳极的Cr3+电化学氧化的伏安特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 ,Cr3+电化学氧化是间接的电化学氧化反应过程 ,阳极反应的本质是阳极上H2 O的电化学氧化
2002 Vol. 19 (6): 411-416 [摘要] ( 1996 ) [HTML 0KB] [ PDF 0KB] ( 6 )
417 丁辉,邢爱华,宋宝东,吴金川
有机相中包衣脂肪酶催化酯化反应动力学
用合成的谷氨酸十二烷基酯核糖醇对来源于Candidarugosa的脂肪酶包衣后在有机溶剂中催化月桂酸和月桂醇的酯化反应。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制备包衣酶用缓冲液的最适pH为 6 8,温度 30℃ ,有机溶剂为异辛烷。酯化反应符合单底物醇抑制的Ping -PangBi-Bi机制。在最适反应条件下 ,月桂酸和月桂醇的米氏常数分别为 2 9 1mmol·L- 1和 71 4mmol·L- 1,月桂醇的抑制常数为 1 1 3mmol·L- 1,最大反应速率为 0 6 6mmol·min- 1·g- 1。动力学模型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2002 Vol. 19 (6): 417-421 [摘要] ( 1924 ) [HTML 0KB] [ PDF 0KB] ( 5 )
422 吴蕾,雷鸣,洪建辉 ,甘一如
超声破碎重组大肠杆菌释放包含体的过程研究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rhIL - 6 )基因表达产物在大肠杆菌的细胞浆中以包含体的形式存在。用超声破碎法提取rhIL - 6包含体系统研究了该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因素 ,包括破碎时间 ,输出功率 ,菌体浓度 ,缓冲液pH值 ,菌体冻融及悬浮液体系等。得到了破碎提取包含体的最适条件为 :超声功率 4 80W ,菌体浓度为 1 0 0g L左右。在去离子水中经过 1 5min超声破碎 ,表达量为 2 0 %的菌体可获得包含体的含量为 4 0 %(质量分数 ,下同 )
2002 Vol. 19 (6): 422-425 [摘要] ( 2698 ) [HTML 0KB] [ PDF 0KB] ( 4 )
426 丁宏坤,许晓秋,李景庆,张爽男,段梦林
高取代度淀粉醋酸酯的制备研究
本文就高取代度淀粉醋酸酯的制备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原料的选择处理及制备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 ,为确定最佳的合成条件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 ,选用优质淀粉原料并进行一定的改性处理 ,以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 ,合理选配酯化剂 ,预先糊化并控制在低温反应 ,可获得性能优良且性价比较高的高取代度淀粉醋酸酯制品
2002 Vol. 19 (6): 426-429 [摘要] ( 1675 ) [HTML 0KB] [ PDF 0KB] ( 6 )
430 原华山,银建中,丁信伟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大豆油的研究与数值模拟
本文建立了一套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实验装置 ,在压力为 2 0MPa~ 30MPa ,温度为30 8K~ 32 3K的条件下 ,研究了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大豆油。试验证明用超临界流萃取的方法可以较为完全地得到大豆中的油分。基于固定床、积分柱塞流与微分混合流的假设建立了理论计算模型 ,使用这个模型可以根据装料量少耗时短的微分萃取试验结果来较为准确地计算出相同条件下积分萃取的过程。经本试验结果比较证明该方法简便可行 ,在本文条件下误差小于 6 % ,是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放大研究的一种探索
2002 Vol. 19 (6): 430-436 [摘要] ( 1851 ) [HTML 0KB] [ PDF 0KB] ( 6 )
437 龚志超,董岸杰,邓联东
用于药物透皮吸收制剂的压敏胶的新进展
药物制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药用辅料的发展 ,一种新型高分子药用辅料的开发将会带动一类新剂型和一大批药物新制剂的发展。药用压敏胶的发展对于药物透皮吸收制剂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用于药物透皮吸收制剂的压敏胶的发展现状 ,包括几种通用压敏胶和压敏胶的最新进展
2002 Vol. 19 (6): 437-441 [摘要] ( 2289 ) [HTML 0KB] [ PDF 0KB] ( 6 )
442 胡彤宇,朱丽,李韡
中孔二氧化硅薄膜的仿生制备技术
以薄膜的形式仿生制备二氧化硅中孔材料于 1 996年首次报道。最近 ,在其制备方法得以改进、分析和表征技术得以提高的基础上 ,所制备出的中孔薄膜不但具有很好的几何孔型 ,而且孔道有序排列的方向及膜的厚度均可在合成过程中进行调控。通过仿生制膜技术裁剪无机中孔膜的各种特性 ,可使它们广泛应用于对中相形态控制要求严格的催化及微电子领域
2002 Vol. 19 (6): 442-447 [摘要] ( 2038 ) [HTML 0KB] [ PDF 0KB] ( 6 )
448 韩冰,杨桂琴,严乐美,王秀宇,孙正涛
纳米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应用
本文综述了纳米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的合成方法 ,包括物理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主要介绍了化学合成法 ,如 :沉淀法 (直接沉淀法、均相沉淀法、共沉淀法 ) ,溶胶-凝胶法 ,水热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和微乳液法 ,并比较了不同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纳米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的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它可以作为颜料、磁性材料、催化材料、隐身材料等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领域中 ,是一类重要的无机材料
2002 Vol. 19 (6): 448-452 [摘要] ( 1969 ) [HTML 0KB] [ PDF 0KB] ( 6 )
453 杨启超,张明杰,施秀芳,马朋高
联芳化合物的合成进展
联芳类化合物是许多天然有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的用途日益广泛。本文分别从还原偶合、氧化偶合以及其它合成方法等方面论述了近年来合成联芳类化合物的一些新方法
2002 Vol. 19 (6): 453-457 [摘要] ( 1949 ) [HTML 0KB] [ PDF 0KB] ( 6 )
458 高尧来,温其标
超临界流体制备超微粉体的研究进展
超临界流体制备超微粉体是一项新技术。利用超临界流体较好的溶解、扩散和传输能力 ,能制备出高质量的超微粉体。根据其工艺原理可分为 :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法 (RESS)、超临界流体脱溶剂法 (GAS)和超临界流体微乳法。本文对RESS、GAS和超临界流体微乳法制备超微粉体的原理进行了总结 ,并对这 3种方法在食品、医药、化工材料等领域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
2002 Vol. 19 (6): 458-461 [摘要] ( 1736 ) [HTML 0KB] [ PDF 0KB] ( 5 )
462 孙菲菲,钟顺和
负载型Au催化剂的应用研究概述
本文概述了Au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各类反应对Au催化剂的微观结构非常敏感。催化剂的活性与载体的种类、催化剂表面Au晶粒大小、载体与Au相互作用的强弱以及制备方法密切相关。载体主要包括各种氧化物和分子筛 ;表面Au粒子平均直径小于 5nm ,一般会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常用沉积 -沉淀法或共沉淀法来制备。Au催化剂主要应用于CO低温氧化与丙烯环氧化等反应中
2002 Vol. 19 (6): 462-466 [摘要] ( 1522 ) [HTML 0KB] [ PDF 0KB] ( 6 )
467 冯惠生,张俊梅,李小平
H_2O_2法制苯二酚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双氧水苯酚催化羟基化反应中催化剂的开发研究状况 ;概括了催化剂是从简单的、均相的形式向复合的、非均相的载体形式发展的基本趋势 ;提出了铁系复合型催化剂是经济的、有前途的催化剂形式
2002 Vol. 19 (6): 467-470 [摘要] ( 1766 ) [HTML 0KB] [ PDF 0KB] ( 6 )
471 杨绍利,徐楚韶,陈厚生,廖代华,王金超
工业V_2O_5直接制备纳米颗粒溶胶凝胶
以片状工业V2 O5晶体为原料 ,采用无机途径的溶胶 -凝胶法成功地制取了V2 O5溶胶和凝胶。测试了V2 O5溶胶中颗粒大小 ,并研究了其粘度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 :溶胶中V2 O5颗粒呈针状 ,其径向尺寸为 50nm~ 6 0nm ;当V2 O5溶胶质量浓度在 2 0g L以上时极易形成凝胶 ,其粘度随放置时间增大较快 ,约 1 0天以后即失去流动性 ,其pH值也同时发生类似的变化
2002 Vol. 19 (6): 471-474 [摘要] ( 2549 ) [HTML 0KB] [ PDF 0KB] ( 6 )
475
《化学工业与工程》2002年第19卷总目次
2002 Vol. 19 (6): 475-477 [摘要] ( 1274 ) [HTML 0KB] [ PDF 0KB] ( 6 )
版权所有 © 化学工业与工程编辑部
地址:天津市海河教育园雅观路135号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50A305,邮政编码:300350
电话:022-27406054   E-mail:hgbjb@tj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