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化学工业与工程
首页
|
在线投稿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出版伦理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化学工业与工程
在线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7年 24卷 1期
刊出日期 2007-01-15
论文
1
田建华;李向军;位辰先;单忠强;高学平;
LiFePO_4/C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二次灼烧工艺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LiFePO4/C。经300℃和650℃二次灼烧,得到了从纳米到亚微米尺寸的LiFePO4和LiFePO4/C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所得到的LiFePO4和LiFePO4/C样品具有单一的橄榄石型晶体结构,且具高纯度。在多种碳源(如乙炔黑、Vulcan XC-72碳黑、鳞状石墨、各向异性石墨和葡萄糖)制备的LiFePO4/C复合材料中,以葡萄糖为碳源合成的样品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池工作温度由室温提高到40℃时,由于复合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增大和锂离子在材料中的扩散速度加快,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性能明显提高。
2007 Vol. 24 (1): 1-4 [
摘要
] (
4383
) [
HTML
1KB] [
PDF
196KB] (
2691
)
5
袁曼;许春健;周明;张俊梅;
催化剂粒径对水合异丁烯反应的影响
在半连续浆态搅拌釜中,使用NKC-9离子交换树脂细粉作为催化剂,考察了颗粒粒径对异丁烯水合反应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催化剂颗粒在105μm以上时内扩散影响较严重。在30μm以下,速率随颗粒粒径减小而加快的趋势较为明显。
2007 Vol. 24 (1): 5-7 [
摘要
] (
3484
) [
HTML
1KB] [
PDF
243KB] (
3154
)
8
赵龙;马智;秦永宁;齐晓周;
自由基对LaCoO_3催化剂还原脱硫性能的影响
进行了自由基对钙钛矿型LaCoO3催化剂在含氧气氛下还原脱硫性能影响的研究。考察的自由基为热裂解丙酮产生,发现自由基可以有效地抑制混和气中的氧气对LaCoO3催化剂的毒化作用,保护了其在含氧气氛下催化还原脱硫的活性。对催化剂进行XRD及XPS分析,考察了自由基对催化剂物相结构和表面状态的影响。
2007 Vol. 24 (1): 8-10 [
摘要
] (
2055
) [
HTML
1KB] [
PDF
249KB] (
2558
)
11
祝琳华;段凤敏;
NZP族磷酸盐载体对钒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按照国产S101型钒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配方制备了由3种不同组成的NZP族磷酸盐载体负载的钒催化剂,通过XRD、BET法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结果显示,载体的化学组成对钒催化剂的活性有显著影响,其中,组成为KZr2(PO4)3的NZP族载体较为适合作为钒催化剂的侯选载体材料。
2007 Vol. 24 (1): 11-15 [
摘要
] (
1866
) [
HTML
1KB] [
PDF
349KB] (
2548
)
16
潘朝群;康英姿;黄阔;
非酸催化合成增塑剂邻苯二甲酸双十六烷基酯
以苯酐与十六醇为原料,选用非酸催化剂,在实验室合成了增塑剂邻苯二甲酸双十六烷基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及物料配比对产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控制在220℃、十六醇和苯酐的摩尔比为3.0、总物料中催化剂的质量分数w=0.2%、反应时间为4.5h时、催化剂的加入温度在180℃以上,产率达到98%以上。合成工艺过程中无三废产生,反应产物提纯后,经过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产物为邻苯二甲酸双十六烷基酯。
2007 Vol. 24 (1): 16-19 [
摘要
] (
1045
) [
HTML
1KB] [
PDF
168KB] (
2645
)
20
许湧深;潘凡凡;朱立平;袁才登;
高吸水树脂的共聚组成与微球性能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部分中和的丙烯酸(AA)与丙烯酰胺(AM)共聚的球状高吸水树脂。研究了不同单体组成对微球的共聚组成、吸液性能和颗粒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水介质中,AM是竟聚率较小的单体,间歇共聚合的共聚物微球的组成是不均一的。微球的吸水能力随AM含量的增大而降低,当AM在共聚单体中质量分数为30%时,树脂对盐水的吸收能力具有协同效应,表明非离子型单体的耐盐性较好。显微镜观察表明,部分中和的聚丙烯酸微球为规整的球形,而共聚物微球则为不规整的球形。
2007 Vol. 24 (1): 20-23 [
摘要
] (
1317
) [
HTML
1KB] [
PDF
219KB] (
3163
)
24
王彩霞;冯霞;徐芳;吝保瑞;
透析法制备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给药系统
以4-二甲氨基吡啶(DMAP)和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作催化剂和缩合剂,合成聚乙二醇-共轭亚油酸(PEG-CLA)聚合物;以PEG-CLA为载体,采用透析法制备了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给药系统;利用动态光散射法(DLS)、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能谱(XPS)表征了紫杉醇胶束的粒径与粒径分布、形貌以及表面组分特性,分别在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和1 mol/L水杨酸钠溶液中进行了紫杉醇胶束的体外药物释放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紫杉醇胶束外形大致呈球状,粒径在100 nm左右,且粒径分布较窄。X-射线光电能谱显示,胶束表面没有吸附紫杉醇。在体外药物释放实验中,发现水杨酸钠对紫杉醇的释放起促进作用。
2007 Vol. 24 (1): 24-27 [
摘要
] (
1358
) [
HTML
1KB] [
PDF
176KB] (
3875
)
28
吴祚祥;何衍军;徐丹凤;刘炳泗;
高硫柴油吸附脱硫剂的研究
研究了不同的Cu2+分子筛在常温常压下吸附高硫柴油中的硫化合物。采用水热合成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含Cu2+分子筛(CuMCM41和CuZSM5),用于固定床吸附脱硫。其中每克CuMCM41处理5 mL高硫柴油后达到饱和,并且能把含硫量降到300×10-6(质量分数)。吸附剂对硫化物具有很强的选择性,用CuMCM41来吸附模拟柴油,吸附结果表明它对噻吩和苯并噻吩的吸附性比对萘要强。
2007 Vol. 24 (1): 28-31 [
摘要
] (
1266
) [
HTML
1KB] [
PDF
261KB] (
2693
)
32
汪元博;田松江;李淑芬;
酯化氧化法合成水杨醛工艺
探索了以苯酚、硼酸和多聚甲醛为原料的酯化氧化法合成水杨醛的工艺路线,根据反应特点,改进了酯化反应方式,采用了多聚甲醛气态解聚法作为羟甲基化反应的进料方式,探讨了羟甲基化反应温度、多聚甲醛原料含水量、催化氧化反应催化剂用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并得到最佳反应条件,水杨醛收率为60.5%,纯度达98%以上。
2007 Vol. 24 (1): 32-35 [
摘要
] (
1062
) [
HTML
1KB] [
PDF
258KB] (
3664
)
36
李文生;张天永;陈贵山;
超耐候性TiO_2颜料的包膜工艺
耐候性是TiO2颜料的一项重要性能,采用致密硅包膜新工艺将使TiO2颜料具有超耐候性,本文从包膜剂加入方式、包膜剂加入量、温度、pH值等方面对超耐候性包膜工艺进行研究,讨论了致密硅包膜原理,用酸溶率评价包膜效果。在并流加入方式、包膜剂加入量3.5%、温度90℃、pH值为9.5~10和Al2O3包覆的条件下制备出超耐候性TiO2颜料,其抗老化试验结果超过6 000 h。
2007 Vol. 24 (1): 36-39 [
摘要
] (
1379
) [
HTML
1KB] [
PDF
177KB] (
2913
)
40
接瑜;张毅民;王虹;郑斌;汪孟艳;
苯丙乳液聚合稳定性研究
采用乳液聚合的方式,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合成了含功能性单体丙烯酸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的共聚乳液。考察了不同的反应温度、不同的引发剂用量、不同的乳化剂用量和配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工艺的影响,发现当引发剂质量分数0.5%,乳化剂质量分数4%,SDS、SDBS和OP-10的质量比为2∶1∶9,反应温度为80℃±2℃,丙烯酸含量为2%时乳液的凝聚率最低。
2007 Vol. 24 (1): 40-43 [
摘要
] (
1243
) [
HTML
1KB] [
PDF
159KB] (
3935
)
44
王一平;吴晨曦;刘俊杰;朱丽;
利用套管结构实现液固均匀分布
基于分支管路原理和液固流态化的性质,提出了一种用于多管液固循环流化床的组合式液固分布器。利用建立的小型冷态试验装置,考察了管束中的颗粒循环速率和固含率。试验结果表明,在多管循环液固流化床下管箱安装组合式分布器可以实现固体颗粒在管束中的均匀分配。
2007 Vol. 24 (1): 44-47 [
摘要
] (
1213
) [
HTML
1KB] [
PDF
212KB] (
2106
)
48
屈燚;杨悦武;郭治昕;祝国光;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丹参脂溶性成分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从丹参的乙醇粗提物中分离纯化脂溶性成分。试验研究建立了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为溶剂体系,并优化了HSCCC的操作参数及操作方法,快速有效地分离得到5个丹参酮类化合物。经HPLC方法测定,其中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Ⅰ纯度均大于98%。该方法操作简捷,快速高效、费用低廉,重现性好,为中药丹参的质量控制所需要的高纯度化学对照品,提供了一种优良的制备分离方法。
2007 Vol. 24 (1): 48-51 [
摘要
] (
1133
) [
HTML
1KB] [
PDF
256KB] (
2287
)
52
季伟;李十中;
鼓泡超滤法用于木糖生产过程的探讨
目前工业中以玉米芯为原料,经过水解、中和、二次脱色和二次离子树脂交换等步骤,制取木糖,但操作复杂,成本较高。本试验将膜超滤技术引入到木糖生产工艺中,研究了压力、流量和温度等因素对超滤的影响,超滤能很好地截留杂质,提高木糖纯度。浓差极化和膜污染是超滤过程中最常见的两个主要障碍,使用鼓泡法来改善浓差极化和膜污染对膜性能的影响。大量试验表明,超滤能代替一次脱色处理并能优化其它工艺操作,可应用于木糖生产。
2007 Vol. 24 (1): 52-55 [
摘要
] (
1410
) [
HTML
1KB] [
PDF
258KB] (
2616
)
56
孙文寿;王高升;
两种旋流板分离器压降和分离性能的对比
对300 mm的单程和双程旋流板分离器的压降和分离效率进行了测量分析。相对于单程旋流板分离器,双程旋流板分离器的减阻幅度为12.8%。双程旋流板分离器适应的气速范围大幅度提高,穿孔气速、喷淋密度对其分离效率和带出量影响均不大,在实验气速范围内,分离效率在99.9%以上。与单程旋流板分离器相比,当穿孔气速约从10 m/s增大到17 m/s时,双程分离器的带出量下降了72.7%到96.3%。分析认为,双程旋流板分离器压降的减小和分离性能的提高是其切向速度的增大、立面上大部分区域涡环的消除及分离距离缩短综合作用的结果。
2007 Vol. 24 (1): 56-59 [
摘要
] (
2213
) [
HTML
1KB] [
PDF
330KB] (
2793
)
60
卜令兵;刘应书;张德鑫;刘文海;
小型变压吸附制氧技术试验研究
研究了分子筛种类、切换时间、均压步骤、高径比以及储气罐体积对小型变压吸附制氧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LiX分子筛的制氧效果最好,采用LiX分子筛可以减小制氧机的体积,并提高制氧机的性能;氧含量随着切换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存在一个最佳切换时间,此切换时间要通过实验确定;均压步骤的引入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氧含量和回收率,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其中吸附塔两端均压工艺的制氧效果最好。增加高径比有利于提高氧含量,但是高径比过大制氧效果会降低;增加储气罐的体积有利于提高氧含量。
2007 Vol. 24 (1): 60-64 [
摘要
] (
1476
) [
HTML
1KB] [
PDF
230KB] (
3948
)
65
郝喜才;王芳林;胡斌杰;
络合酸浸法回收废甲醇催化剂新工艺
甲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产量日益增加,对其合成过程使用催化剂的回收也就显得极其迫切和重要。本文介绍采用络合酸浸法以废甲醇催化剂为原料制备五水硫酸铜和活性氧化锌的新工艺。工艺操作简单,产品附加值高、质量分别达到GB437-80和GB/T3185-92标准,经济和社会效益好,为回收利用废甲醇催化剂和消除其对环境污染开辟一条新途径。
2007 Vol. 24 (1): 65-68 [
摘要
] (
1079
) [
HTML
1KB] [
PDF
250KB] (
2384
)
69
赵淑芳;刘宗章;张敏华;
超临界微粒化技术及其催化剂制备方面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用于制备超细粒子是一项新的技术,笔者综述了两种形成微粒的方法:超临界快速膨胀法(RESS)和超临界抗溶剂法(SAS),并对以SAS为基础的新技术气溶胶溶剂萃取(ASES)、超临界流体溶液分散法(SEDS)、强化传质超临界抗溶剂过程(SAS-EM)原理进行了简洁的介绍。且简洁介绍了影响粒子尺寸和分布的相关因素。着重说明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催化剂方面的应用,最后指出了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
2007 Vol. 24 (1): 69-74 [
摘要
] (
1338
) [
HTML
1KB] [
PDF
318KB] (
2647
)
75
何广湘;杨索和;靳海波;
鼓泡床反应器内流动与传质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结了有关浆态鼓泡床反应器内流动、混合用气液传质特性的研究成果,详细地介绍了鼓泡床反应器内气含率、液速、液体轴向扩散系数、传质系数的测量方法,阐述了鼓泡床反应器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如系统压力、温度、气体表观气速、液体性质及固含率等对流动、液相混合和传质特性的影响,并对鼓泡床反应器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详述。
2007 Vol. 24 (1): 75-80 [
摘要
] (
1358
) [
HTML
1KB] [
PDF
317KB] (
3474
)
81
韩金玉;董洋;方健;魏文英;毛炜;
对苯二甲酸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对苯二甲酸的合成方法及工艺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及其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的研究,总结了几种主要的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对苯二甲酸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2007 Vol. 24 (1): 81-85 [
摘要
] (
1229
) [
HTML
1KB] [
PDF
278KB] (
3466
)
86
彭立培;王少波;李绍波;付嫚;
三氟化氮纯化方法进展
介绍了三氟化氮(NF3)的基本物化性质及生产方法。为了满足电子工业对其纯度要求,采用的三氟化氮纯化方法有:低温精馏法、共沸精馏法、吸收法、选择吸附法以及各种方法的联用技术。
2007 Vol. 24 (1): 86-90 [
摘要
] (
1723
) [
HTML
1KB] [
PDF
327KB] (
3542
)
91
何敏;黄俊发;何秀院;
镁铵造纸废液生产固沙保土有机肥
利用镁铵代替钠碱蒸煮麦草、制浆造纸和副产的环保型造纸黑液中大量木质素的粘结性,经蒸发浓缩、改性处理、制作成环保型固沙保土有机肥。在中科院沙漠实验室进行了室内与野外全面试验,结果表明:固沙效果明显、抗风蚀性能很好,由于其有机质含量近40%(质量分数),能增加沙漠和沙地养分,所以又利于沙漠植物生长而长期固沙。推广应用该成套创新技术成果,既能根除造纸废液的污染,又能解决固沙治沙的技术难题;既有显明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又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2007 Vol. 24 (1): 91-94 [
摘要
] (
1057
) [
HTML
1KB] [
PDF
314KB] (
2279
)
95
《化学工业与工程》来稿须知
2007 Vol. 24 (1): 95-95 [
摘要
] (
755
) [
HTML
1KB] [
PDF
149KB] (
1511
)
版权所有 © 化学工业与工程编辑部
地址:天津市海河教育园雅观路135号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50A305,邮政编码:300350
电话:
022-27406054 E-mail:
hgbjb@tju.edu.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