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化学工业与工程
首页
|
在线投稿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出版伦理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化学工业与工程
在线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7年 24卷 6期
刊出日期 2007-11-15
论文
471
贾春瑶;马智;王延吉;
微乳液法制备高分散性纳米氧化锆
利用微乳液法,在表面活性剂(TX-10)-正己醇-环己烷(体积比为1.0∶1.3∶7.7)组成的微乳液体系中,控制反应物浓度为0.02 mol/L,乙醇置换水量为200 mL,焙烧温度为450℃,制得高分散性纳米氧化锆。氮气吸附试验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锆颗粒表面的孔径分布与其分散性之间存在对应关系。XRD分析显示,产物最初为无定形ZrO2,经450℃焙烧3 h后,氧化锆主要以四方晶相为主,伴随少量单斜晶相,焙烧温度升高至750℃后,得到单一纯净的单斜晶相氧化锆。
2007 Vol. 24 (6): 471-475 [
摘要
] (
3046
) [
HTML
0KB] [
PDF
0KB] (
6
)
476
王伟;李华;杨开伦;
N-乙酰-苏氨酸合成的初探
以L-苏氨酸为原料,采用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酸酐作为乙酰化试剂合成N-乙酰-L-苏氨酸的新工艺。获得较适宜的合成工艺条件为:苏氨酸与乙酸酐最佳的摩尔比为1.00∶1.00~1.00∶1.05,反应的pH值控制在7~9,反应温度为10~20℃,反应最佳时间通常为反应液产生浑浊后1.0 h之内。
2007 Vol. 24 (6): 476-479 [
摘要
] (
1648
) [
HTML
0KB] [
PDF
0KB] (
6
)
480
白翔;王世荣;李祥高;徐国辉;
三芳胺类空穴传输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合成了一种苯二胺型三芳胺和5种联苯二胺型三芳胺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紫外吸收光谱和光电性能数据的分析,系统地研究了三芳胺类化合物结构对其紫外吸收光谱和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芳胺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取代基的性质、个数和位置对其光电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化合物中含有吸电基时空穴传输效率较高。
2007 Vol. 24 (6): 480-484 [
摘要
] (
3592
) [
HTML
0KB] [
PDF
0KB] (
10
)
485
王晶晶;解成喜;张建斌;
新疆高蜡柴油的助滤研究
在前期试验中合成的几种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Diesel Flowing Improver,简称DFI)的基础上,针对新疆地产柴油蜡含量较高的特点,考察DFI对柴油的助滤效果和对不同柴油的感受性能;利用1H-NMR测定柴油的平均碳原子数,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法对改进剂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索研究,证明柴油中的含蜡量直接影响添加剂的效果;DFI直接作用于蜡晶。在低温环境下,性能优良的DFI能有效阻止蜡晶的生成;并且这一研究对具有良好感受性能的DFI在新疆高含蜡柴油的使用推广很有益处。
2007 Vol. 24 (6): 485-488 [
摘要
] (
1827
) [
HTML
0KB] [
PDF
0KB] (
6
)
489
刘勇;崔国刚;贾亮;贾绍义;
磁场对正丁醇-水物系汽液平衡的影响
为探讨磁场对二元共沸物系汽液平衡的影响,在不同磁感应强度的磁场中,研究了正丁醇-水物系的汽液平衡。结果表明,外加磁场对正丁醇-水物系的汽液平衡有一定的影响,总体上呈正效应,即外加磁场有利于该物系的精馏过程。采用NRTL模型对正丁醇-水物系的汽液平衡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到了不同磁感应强度下的NRTL模型参数,并进行了热力学一致性检验,验证了试验数据的可靠性。
2007 Vol. 24 (6): 489-492 [
摘要
] (
1904
) [
HTML
0KB] [
PDF
0KB] (
6
)
493
李春华;张敏华;姜浩锡;
聚苯乙烯超临界催化降解
以氧化钡为催化剂分别在超临界甲苯和正己烷的介质中考察了聚苯乙烯(PS)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甲苯的效果优于正己烷。在超临界甲苯介质中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原料配比对聚苯乙烯转化率、苯乙烯收率和产物分布的影响,并确定了聚苯乙烯在超临界甲苯中催化降解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40℃,反应时间30 min,甲苯和PS质量比为15.0。
2007 Vol. 24 (6): 493-496 [
摘要
] (
1855
) [
HTML
0KB] [
PDF
0KB] (
5
)
497
范军刚;孙淑清;马向辉;
草酸共沉淀法制备的Y_2O_3:Eu~(2+)发光性能
采用草酸共沉淀法,利用草酸盐的自氧化还原,制得了以Y2O3为基质及Eu2+为发光中心的荧光粉Y2O3:Eu2+。该法煅烧温度低、操作简单,不需要外界置入任何还原性物质,可将高价阳离子Eu3+还原为Eu2+,降低了反应的危险性和生产成本。对Y2O3:Eu2+的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进一步探讨了Eu2+荧光发射主峰产生较大红移现象的原因,以及发光强度与煅烧温度和Eu2+含量的关系。
2007 Vol. 24 (6): 497-500 [
摘要
] (
2681
) [
HTML
0KB] [
PDF
0KB] (
6
)
501
李丽丽;赵蕴慧;贾强;盛京;
甲基丙烯酸丁酯-PEG梳形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以偶氮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溶剂,采用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与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OEM)共聚制备了支链上含聚乙二醇(PEG)的梳形共聚物。采用1H-NMR、DSC和表面接触角等方法研究了梳形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中两结构单元的含量与单体投料比中的含量基本一致;投料比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梳形聚合物的熔点、焓值及静态接触角随着共聚物中BMA含量的升高而升高。
2007 Vol. 24 (6): 501-504 [
摘要
] (
1933
) [
HTML
0KB] [
PDF
0KB] (
6
)
505
徐志彬;刘明言;江荣高;王春龙;刘正军;
盐酸二甲双胍微乳的制备及其含量分析
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考察多种乳化剂、助乳化剂和植物油对油包水微乳相行为的影响,并以载水量为指标进行优选。确定了以茶油为油相、Tween80和Span85为复合乳化剂、PEG400为助乳化剂的盐酸二甲双胍油包水型微乳体系。采用光子相关光谱仪测定微乳的平均粒径为46.3nm,且粒径分布符合高斯分布。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乳中盐酸二甲双胍的含量,其回收率为99.56%,标准偏差为1.23%。制备的盐酸二甲双胍微乳符合要求,主药分析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
2007 Vol. 24 (6): 505-509 [
摘要
] (
2677
) [
HTML
0KB] [
PDF
0KB] (
6
)
510
汪宝和;李云丽;张皓荐;井欣;
甲基丙烯醛的合成
通过甲醛、丙醛和二乙胺的Mannich反应及Mannich碱的分解反应两步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醛。确定了适宜的反应工艺条件:原料n(甲醛)∶n(丙醛)∶n(二乙胺)为1.1∶1.0∶1.0,反应时间为50min,Mannich反应温度为46℃,分解反应温度为75℃。在此条件下,丙醛转化率99.8%,甲基丙烯醛收率91.2%。并对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
2007 Vol. 24 (6): 510-512 [
摘要
] (
1925
) [
HTML
0KB] [
PDF
0KB] (
6
)
513
徐世昌;罗其明;刘会武;范振鲁;王纪孝;
对苯二甲酸精制工艺
对粗对苯二甲酸精制工艺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固相吸附法和溶解-沉淀法提纯粗对苯二甲酸的工艺可行性,固相吸附法重点考察了聚氨酯、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化学改性物对杂质对羧基苯甲醛的吸附性能;以亚硫酸钠盐水溶液为溶解试剂,以SO2为沉淀析出试剂,考察了溶解-沉淀法不同操作条件对提纯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利用溶解-沉淀法精制可得到聚合级对苯二甲酸并给出了适宜的工艺参数。
2007 Vol. 24 (6): 513-516 [
摘要
] (
1757
) [
HTML
0KB] [
PDF
0KB] (
5
)
517
冯惠生;陈毅烈;何丽娟;
TBP配合萃取苯酚羟化液过程
采用磷酸三丁酯(TBP)为配合剂,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为稀释剂研究了苯酚羟化液萃取过程。测定了相平衡曲线,平衡分配系数和萃取率,用双曲线对数法分析了萃合物组成。试验表明,采用TBP配合萃取苯酚羟化液,萃取率可达到99.76%,明显优于物理萃取。
2007 Vol. 24 (6): 517-520 [
摘要
] (
1737
) [
HTML
0KB] [
PDF
0KB] (
6
)
521
孙龙江;徐世民;丁辉;张艳华;
大豆生物柴油动力粘度试验研究
以大豆油为原料采用碱催化酯交换法制得生物柴油,分别用气相色谱和博力飞DVⅢ+粘度计对大豆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的组成和动力粘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生物柴油的浊点为-1℃。当温度低于浊点时,大豆生物柴油动力粘度随剪切率的变化十分明显,当温度高于浊点时,温度对动力粘度的影响更显著,其剪切率的变化基本无影响;大豆生物柴油在低于浊点时为非牛顿型流体,当高于浊点时为牛顿型流体;当温度低于浊点时,在很小的温度范围内(1℃)大豆生物柴油的动力粘度急剧变化,在使用大豆生物柴油时应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
2007 Vol. 24 (6): 521-524 [
摘要
] (
1797
) [
HTML
0KB] [
PDF
0KB] (
6
)
525
李凭力;李加波;解利昕;保成琼;常贺英;
木糖制备糠醛的工艺
利用高压反应釜,以工业级纯木糖水溶液为原料,醋酸为催化剂对木糖脱水生成糠醛的间歇水解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催化剂浓度、温度和木糖溶液初始浓度对糠醛收率的影响。在一定木糖初始浓度和醋酸浓度下糠醛收率先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达到一个极大值后温度升高收率下降;在不同催化剂浓度下,糠醛收率均在反应温度180℃时达到极大值;在反应温度和木糖初始浓度相同时,糠醛收率随醋酸浓度增加呈显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反应温度和醋酸浓度相同条件下,糠醛最大收率与木糖初始浓度有关。最佳反应条件下木糖脱水环化生成糠醛的收率可达80%。
2007 Vol. 24 (6): 525-527 [
摘要
] (
1854
) [
HTML
0KB] [
PDF
0KB] (
9
)
528
马军红;高钧;乔建军;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丹参中的铅和镉
建立了测定丹参药材中铅和镉的方法,并测定70批丹参药材中铅和镉的含量。对样品采用微波梯度升压消解14 min,以磷酸二氢铵-硝酸镁作为基体改进剂,铅和镉灰化温度为800℃,铅和镉原子化温度分别为2100℃,和2000℃,测定其中铅和镉的含量。在所测得的70批丹参药材中,铅含量在0.146~3.780μg/g之间,镉含量在0.011~0.257μg/g之间,其方法适合于丹参药材中铅和镉的含量测定。
2007 Vol. 24 (6): 528-531 [
摘要
] (
1184
) [
HTML
0KB] [
PDF
0KB] (
6
)
532
崔红芳;叶正良;周大铮;祝国光;梁斌;
银杏叶中四种银杏内酯的含量测定
建立HPLC-ELSD法测定了30批银杏叶中4种银杏内酯的含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色谱条件为:phenonoonon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35%(体积分数)甲醇为流动相,1.000 mL/min的流速,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60℃,氮气压力为1.72×105Pa。得出红土栽培,未嫁接,树龄6~7 a的银杏叶中银杏内酯含量较高;4种银杏内酯总量集中在0.3%~0.5%(质量分数)。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银杏叶中4种银杏内酯的含量测定;银杏内酯的含量受生长环境影响差别较大,影响因素有待深入研究。
2007 Vol. 24 (6): 532-535 [
摘要
] (
1194
) [
HTML
0KB] [
PDF
0KB] (
6
)
536
李文秀;毕颖;于三三;纪智玲;杨立红;王虓;
第三相的加入对气液传质过程的影响
系统地介绍了气液传质过程中,固体小颗粒或第二分散液相(有机相)所形成的第三相的加入对传质过程的影响。分别论述了在不同的气-液接触器(搅拌釜、鼓泡塔)中,固体小颗粒和第二分散液相的加入对体系的传质系数、传质速率及界面面积等的影响,叙述并讨论了传质机理及模型的最新进展。
2007 Vol. 24 (6): 536-544 [
摘要
] (
1469
) [
HTML
0KB] [
PDF
0KB] (
6
)
545
章睿;李永丹;
直接碳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碳燃料电池直接采用固态碳作阳极,不存在气体燃料面临的存储与运输问题。碳燃料电池的热效率远高于氢燃料电池,产物二氧化碳不须进一步纯化就可工业应用或隔离存放。另外,碳燃料来源广泛,生产纯碳的过程往往比生产纯氢的过程有效能保持率高。近几年来,因固体碳燃料电池的已有的技术在集中或分散式供电方面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受到广泛关注。故对固体碳燃料电池的原理、碳材料结构对阳极放电性能的影响和其它组成部件及单电池原型化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论述。
2007 Vol. 24 (6): 545-550 [
摘要
] (
1019
) [
HTML
0KB] [
PDF
0KB] (
7
)
551
崔兰;崔江梅;陈小平;李水荣;马新宾;
水热法制备ZrO_2及其复合粉体的研究进展
随着电子和新材料工业的发展,纳米氧化锆及其复合粉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纳米ZrO2传统湿化学制备方法相比,显示了水热法制备的优点。水热法包括水热晶化、水热沉淀、水热氧化和微波水热等。论述了水热法制备纳米ZrO2及其复合粉体的各种方法及研究进展,指出了水热法发展方向及所需解决的问题。
2007 Vol. 24 (6): 551-555 [
摘要
] (
994
) [
HTML
0KB] [
PDF
0KB] (
8
)
556
孙俊峰;冯亚凯;张世锋;
可降解形状记忆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聚氨酯是一种具有微相分离本体结构的多嵌段共聚物,可通过调节原料的组成和配比,得到性能各异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由硬段和软段组成的聚氨酯表现出很好的形状记忆性。本文综述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基本原理,概述了可降解形状记忆聚氨酯的可降解性和形状记忆性,着重介绍了可降解形状记忆聚氨酯的最新研究进展。
2007 Vol. 24 (6): 556-559 [
摘要
] (
1163
) [
HTML
0KB] [
PDF
0KB] (
6
)
560
高任龙;尹秋响;
溶剂气浮分离技术进展
论述了溶剂气浮分离技术研究现状,对所涉及的工艺和设备等关键问题进行了重点论述,展望了利用溶剂气浮法分离有机物稀溶液的工业化应用前景及研究重点。
2007 Vol. 24 (6): 560-564 [
摘要
] (
1157
) [
HTML
0KB] [
PDF
0KB] (
5
)
565
《化学工业与工程》2007年第24卷总目次
<正>~~
2007 Vol. 24 (6): 565-574 [
摘要
] (
853
) [
HTML
0KB] [
PDF
0KB] (
5
)
575
《化学工业与工程》来稿须知
2007 Vol. 24 (6): 575-575 [
摘要
] (
764
) [
HTML
0KB] [
PDF
149KB] (
1210
)
版权所有 © 化学工业与工程编辑部
地址:天津市海河教育园雅观路135号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50A305,邮政编码:300350
电话:
022-27406054 E-mail:
hgbjb@tju.edu.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