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与工程
 首页 |  在线投稿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出版伦理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化学工业与工程
 
在线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2年 29卷 5期
刊出日期 2012-09-15

资源与环境
过程与设备
工程技术
化学反应与工艺
化工模拟与计算
化学反应与工艺
1 王莹, 刘国柱, 陈晨, 王莅
n(硅)∶n(铝)对HZSM-5分子筛膜催化裂解性能的影响
采用二次生长法在不锈钢管内壁上制备了不同n(硅)∶n(铝)的HZSM-5分子筛膜。采用XRD、SEM和原位吡啶吸附红外光谱对样品的结构和酸性质进行了表征,以超临界正十二烷的催化裂解为模型反应对样品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随着n(硅)∶n(铝)的增加,HZSM-5交织生长程度变大并且BrΦnsted酸量逐渐减少。低n(硅)∶n(铝)的分子筛膜表面具有较高的BrΦnsted酸量,在反应的初始阶段存在活性的快速下降行为。适当增加分子筛膜的n(硅)∶n(铝),可以减缓反应初始阶段的活性下降速度,从而明显提高HZSM-5分子筛膜的催化活性。但过高的n(硅)∶n(铝)使分子筛膜表面的酸量大幅减少、致密性增加,不利于裂解反应。n(硅)/n(铝)为125的HZSM-5分子筛膜具有最高的反应活性和初始活性稳定性。
2012 Vol. 29 (5): 1-5 [摘要] ( 1479 ) [HTML 1KB] [ PDF 438KB] ( 2221 )
6 周帅, 李宇龙, 张晶, 黄成德
MnO2//MCNTs的制备及电容性能的研究
利用酸处理使多壁碳纳米管(MCNTs)表面功能化,继而结合原位化学液相沉淀法,成功制备了MnO2/MCNTs二元复合材料,并采用XRD、FTIR、SEM和TEM研究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态,运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方法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 MnO2/MCNTs二元复合材料的电容性能优于纯MnO2,且不同的MCNTs管径及长度对MnO2/MCNTs二元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及表面有影响。
2012 Vol. 29 (5): 6-12 [摘要] ( 3326 ) [HTML 1KB] [ PDF 531KB] ( 2414 )
13 刘长光, 赵林, 丁舒, 谭欣, 余舜雷
CMC稳定的Ni/Fe双金属催化体系的制备及对PCB77原位脱氯降解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稳定剂,优化了制备条件,在反应温度25℃,m(CMC)/m(Fe)=5以及m(Ni)/m(Fe)=0.03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CMC-Ni/Fe纳米双金属颗粒。用制得的CMC-Ni/Fe纳米双金属颗粒于30 ℃下降解5 mg/L的PCB77溶液48 h,当双金属颗粒用量为3 g/L时,有高达94%的PCB77被降解,而没有加入CMC的Ni/Fe双金属体系只有71%的PCB77被降解。CMC-Ni/Fe纳米双金属颗粒经XRD检测,表现出明显的单质铁特征峰,且无铁氧化物特征峰,表明制备所得的纳米颗粒中的铁单质没有被氧化。经粒度分析仪的检测, CMC-Ni/Fe双金属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在23.94 nm,明显小于没有加CMC的Ni/Fe双金属颗粒粒径(100 nm)。
2012 Vol. 29 (5): 13-17 [摘要] ( 1614 ) [HTML 1KB] [ PDF 386KB] ( 2500 )
18 王淑梅 , 龚俊波,李少华 , 董伟兵, 谷慧科, 冯飞
单分散介孔纳米载体合成及表征
通过Stober法制备粒径约100 nm的SiO2纳米粒子,并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嵌段共聚物为模板剂在纳米粒子表面再合成介孔SiO2层。在磷酸盐诱导剂的作用下可使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快速沉淀出来。再通过煅烧除去表面活性剂获得粒径均匀的球形介孔纳米载体。通过动态光散射(DL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和氮气吸附脱附测定等技术对材料进行表征。纳米载体的平均有效粒径约为183 nm,介孔孔道为5.5 nm,具有良好的分散性(PDI:0.076),比表面积高达158.6 m2/g,孔容积0.22 cm3/g。结果表明,该法可以简单快速地制备纳米载体。
2012 Vol. 29 (5): 18-22 [摘要] ( 1990 ) [HTML 1KB] [ PDF 527KB] ( 2557 )
23 姜波, 李弥异, 王利生
LiBr在丙酮与水的混合溶剂中溶解度的测定与关联
使用静态法常压下分别测定了LiBr在不同质量百分比的丙酮与水的混合溶剂(水的质量分数为10%~40%)中293.15~323.15 K范围内的溶解度,并利用LIFAC模型及其参数推算了活度系数及溶解度,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总平均绝对偏差和总平均相对偏差百分比分别是0.054 0和 0.731 3%。结果表明,LIFAC模型可以用来预测LiBr在丙酮与水的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
2012 Vol. 29 (5): 23-27 [摘要] ( 2753 ) [HTML 1KB] [ PDF 346KB] ( 2497 )
28 高会哲, 戴咏川, 华炜, 张战军
超声波对重质油4组分分布的影响
渣油的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4组分的分布直接影响各工艺的产品产率与产品质量,对重质油加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探索超声波作用对油品4组分含量变化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超声波对重质油4组分的化学作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对重质油4组分的分布有影响,可以促进饱和分和芳香分质量分数的增加,胶质和沥青质质量分数的降低。本试验范围内,超声温度50~60 ℃,超声时间15 min,超声频率28 kHz,超声功率200 W,与原料油相比,重质油4组分中饱和分和芳香分质量分数增加率分别为5%和4%,胶质和沥青质质量分数分别减少了2.5%和7.5%。
2012 Vol. 29 (5): 28-32 [摘要] ( 1536 ) [HTML 1KB] [ PDF 432KB] ( 2424 )
33 刘凯, 李惠萍, 黄维丽, 胡子昭
苯乙烯/1-十二烯共聚物的结构表征及减阻性能评价
利用FT-IR、XRD分别对实验室合成的苯乙烯/1-十二烯共聚物的近程结构、凝聚态结构进行了表征,用乌式黏度计对共聚物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测定,通过室内环道装置对共聚物的减阻性能进行了评价,并与1-辛烯/1-十二烯共聚物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苯乙烯/1-十二烯共聚物聚合较完全,转化率较高,符合该共聚物IR的基本特征,苯乙烯/1-十二烯共聚物的结晶度高于1-辛烯/1-十二烯共聚物的结晶度,经乌式黏度计测定,共聚物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均已达到10.6。在相同的加剂浓度下,和1-辛烯/1-十二烯共聚物相比,苯乙烯/1-十二烯共聚物的减阻性能较差,引入少量苯乙烯的共聚物抗管壁的剪切性能也未能得到提高。因此,在聚合过程中应考虑加入不同侧链的α-烯烃进行共聚,从改善聚合物的柔性和非结晶性出发,合成油溶性和减阻效果较好的聚合物。
2012 Vol. 29 (5): 33-37 [摘要] ( 3008 ) [HTML 1KB] [ PDF 429KB] ( 2290 )
38 张娇, 吴松海, 陈文学, 王妨
静磁场对黑胡椒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将不同强度的静磁场分别作用于浸提、黑胡椒提取物预处理及抗氧化活性测定过程,研究磁场作用于不同过程对黑胡椒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测定黑胡椒提取物体外条件下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对铁氰化钾的还原能力来评价黑胡椒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静磁场能够改变黑胡椒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还原能力,但磁场作用于不同过程,其影响结果不同。静磁场作用于浸提和预处理过程时,黑胡椒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会受到抑制;静磁场作用于抗氧化活性测定过程时,黑胡椒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受到抑制,但其还原能力明显增强。
2012 Vol. 29 (5): 38-42 [摘要] ( 1362 ) [HTML 1KB] [ PDF 408KB] ( 2550 )
过程与设备
43 齐春华, 冯厚军, 邢玉雷, 赵河立
椭圆管外液膜流动的数值模拟及传热实验研究Ⅱ:实验研究
在椭圆管外液膜流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椭圆管外的液膜厚度和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椭圆管外液膜厚度的模拟计算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误差约8%,可见数值模拟方法正确;长短轴比为1.5的椭圆传热管的传热系数比圆管提高20%~22%,可见椭圆管型强化传热明显。
2012 Vol. 29 (5): 43-47 [摘要] ( 1365 ) [HTML 1KB] [ PDF 712KB] ( 2567 )
48 张金鑫, 王越, 杨勇君, 程百花, 徐世昌, 王世昌
反渗透海水淡化转子式压力交换器运行特性研究
能量回收装置的快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是反渗透海水淡化制水成本大幅降低的关键因素之一。设计了具有新型端盘结构的转子式压力交换器,搭建了装置性能测试平台,并对其运行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装置在处理量为8.3 m3/h和操作压力为6.0 MPa时,流量和压力的运行稳定性都较好,能量回收效率保持在95.8%~97.7%;在100~500 r/min的转速范围内,装置均具有良好的旋转动平衡性能,并在500 r/min时达到17~18 N·m的最小驱动扭矩值。
2012 Vol. 29 (5): 48-52 [摘要] ( 1787 ) [HTML 1KB] [ PDF 474KB] ( 2936 )
资源与环境
53 任苗苗, 吕惠生, 张敏华
玉米秸秆木质素的超临界提取及结构表征
采用超临界CO2/乙醇-水三元体系反应提取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素,并采用沉淀法对提取液中的木质素进行回收,得到木质素产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分析了提取液成分及提取木质素产品的结构特性。采用热重分析方法对提取木质素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方法提取的玉米秸秆木质素具有木质素的典型结构。提取木质素主要在180~500 ℃温度范围内分解失重。原木质素在超临界提取反应过程中发生了相当程度的降解,醚键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断裂,木质素水化合物复合体发生了不完全降解,提取木质素中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
2012 Vol. 29 (5): 53-57 [摘要] ( 2474 ) [HTML 1KB] [ PDF 337KB] ( 3187 )
58 于娇娇, 苏伟, 孙艳
水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氢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其热值比石油还要高3倍。目前,大部分氢气都来自于化石燃料,如天然气、石油和煤等。这些方法不具有可再生性。以水为氢源的制氢技术因其可再生性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以水为氢源的制氢技术主要包括电解水制氢、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直接热分解水制氢和热化学循环裂解水制氢技术。其中,电解水制氢技术最为成熟,其不足之处在于能耗过高;对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已经进行了系统研究,催化剂的性能是影响该方法的关键因素;对于直接热分解的研究相对较少;热化学循环制氢技术的优势在于反应效率高、利于放大,如何保持反应中间媒介物的高温循环稳定性则是该方法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2012 Vol. 29 (5): 58-63 [摘要] ( 3650 ) [HTML 1KB] [ PDF 257KB] ( 5063 )
64 高洁, 连潇嫣, 魏振平, 王博, 李洪起, 任晓文
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研究中的应用
药物的水难溶性以及由此导致的低生物利用度是阻碍药学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药物制剂研究的应用,有些水难溶药物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本论文在对纳米技术进行简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该技术在微乳液、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凝胶、聚合物纳米粒及纳米结晶等新型给药系统中的应用。在介绍纳米药物相对于传统药物的主要优势时,也对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研究中潜在的问题也进行了提示,以使纳米技术在新型药物制剂的研究中发挥更好作用。
2012 Vol. 29 (5): 64-69 [摘要] ( 1460 ) [HTML 1KB] [ PDF 252KB] ( 4506 )
化工模拟与计算
70 兰晓平, 张洁婧, 刘仲明, 张军, 刘志彬, 王宇新
锂离子电池组温度控制新型材料的数值模拟
为对锂离子电池组放电过程中组内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提出了以填充煤油的泡沫铝复合材料为温升缓冲介质的控温新方案。模拟计算了泡沫铝与煤油在不同体积组成下的冷却效果,得到了二者的最适宜比例;并将最适宜比例的复合材料对电池组温度的控制效果同传统的水冷却、空气冷却的控温效果进行了详细的比较。模拟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铝与煤油的最适宜体积比为7∶3,且复合材料缓冲介质方法对电池组内最高温度、最大温差的控制效果最好。
2012 Vol. 29 (5): 70-75 [摘要] ( 1682 ) [HTML 1KB] [ PDF 611KB] ( 2590 )
工程技术
76 汪玉林, 曹咏军
湿法除尘技术在三氯氢硅生产中的应用
分析了三氯氢硅生产过程中水冷器堵塞严重的原因,介绍了湿法除尘技术在三氯氢硅行业中的研究和应用。湿法除尘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冷凝系统的堵塞问题,使得整个生产系统实现长期稳定运行,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频繁拆洗水冷器造成的现场污染,改善了工作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杜绝了安全隐患。
2012 Vol. 29 (5): 76-79 [摘要] ( 1845 ) [HTML 1KB] [ PDF 247KB] ( 2641 )
版权所有 © 化学工业与工程编辑部
地址:天津市海河教育园雅观路135号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50A305,邮政编码:300350
电话:022-27406054   E-mail:hgbjb@tj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