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与工程
 首页 |  在线投稿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出版伦理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化学工业与工程
 
在线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7年 24卷 2期
刊出日期 2007-03-15

论文
95 叶平;朱冬生;吴治将;汪南;谢望平;王磊;
电磁炉散热片尺寸优化试验研究
通过对9块不同尺寸的散热片进行散热性能测试,找到散热片板厚、翅片间距和翅片厚度之间的优化比例。在优化比例的基础上,对散热片进行二次加工,在散热片的底部加上散热翅片,成功找到散热效果较好的散热片,并通过试验证实该自制散热片的散热效果优于原装散热片。
2007 Vol. 24 (2): 95-100 [摘要] ( 1803 ) [HTML 1KB] [ PDF 403KB] ( 2258 )
101 王道泉;财音青格乐;
缺氧-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城市污水
以缺氧、厌氧及好氧工段单元试验研究为基础,以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将传统A2/O工艺厌氧/缺氧工段倒置,取消内回流,进行生物脱氮除磷的研究。考察了最佳工艺条件下,本工艺对城市污水中氮、磷及COD等污染物的去除状况。相对于A2/O工艺,本工艺的运行费用大大降低。从系统运行状况来看,经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其出水氮、磷及COD指标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标准,为更大规模的试验提供了基本的试验数据。
2007 Vol. 24 (2): 101-104 [摘要] ( 2204 ) [HTML 1KB] [ PDF 310KB] ( 1973 )
105 章佳安;黄胜堂;
二苯美仑及其同类物的合成工艺改进
以苯甲醇、苯酚为起始原料,在催化剂活性Al2O3存在下,通过克莱森(Claisen)重排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2-苄基苯酚,再经过醚化、胺化和酸化反应得到新型结构的二苯美仑类化合物。反应过程经优化使中间体2-苄基苯酚产率得到提高。合成的新化合物通过IR1、H-NMR及元素分析表征。
2007 Vol. 24 (2): 105-107 [摘要] ( 2087 ) [HTML 1KB] [ PDF 219KB] ( 2201 )
108 刘希东;汤恩旗;
丝光沸石固载AlCl_3合成2,6-二异丙基萘
采用AlCl3固载方法制备了AlCl3/HM催化剂,并将其用于萘的烷基化反应中。考察了不同萘醇摩尔比、物料空速、反应温度对萘的异丙基化反应的影响,并比较了固载AlCl3前后HM催化剂的性能变化,确定了在微分反应器中最佳的反应条件。在分子筛上固载AlCl3方法很有可能在未来成为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中的重要催化剂。
2007 Vol. 24 (2): 108-111 [摘要] ( 1762 ) [HTML 1KB] [ PDF 242KB] ( 2307 )
112 栾林波;李艳妮;
新型抗肿瘤药物Epothilones的电子结构研究
采用量子化学和分子力学方法寻找一类新型促微管蛋白聚合的大环内酯类抗肿瘤药(Epothilones)的优势构象并进行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分子的偶极矩和核-核排斥能对分子的活性差异性有显著的影响,可以通过改变C12和C15侧链来改变分子的偶极矩从而提高Epothilones的生物活性。此外,C7上的O原子和C15侧链噻唑基团上的N原子的负电荷增加,对Epothilones的生物活性的增大有利。
2007 Vol. 24 (2): 112-116 [摘要] ( 1683 ) [HTML 1KB] [ PDF 287KB] ( 2396 )
117 张洪顺;王纪孝;
硒纳米线的制备
溶液温度的变化、静置温度、溶剂的选择对硒(Se)纳米线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Se溶液温度的降低是Se晶核生成的原因,Se溶液温度降低,Se过饱和析出,均相形成Se晶核。Se溶液温度降低的幅度也影响着Se晶核的生成,冷却水的温度小于40℃时,有利于Se晶核的生成。静置温度对Se纳米线的生长过程有显著的影响,研究发现,静置温度高于60℃时,不利于Se晶核生长成Se纳米线。溶剂对Se纳米线的影响更为明显,结果表明,水是Se纳米线液相生长的良好溶剂,乙醇溶剂不利于Se纳米线的生长。
2007 Vol. 24 (2): 117-120 [摘要] ( 2497 ) [HTML 1KB] [ PDF 280KB] ( 2738 )
121 吴长彧;王亚权;李静;
绿色螯合剂亚氨基二琥珀酸的合成及螯合性能
亚氨基二琥珀酸是一种新型的氨基多羧酸螯合剂,有着很强的螯合过渡金属离子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被称为绿色化学品。本文研究了用顺丁烯二酸酐(MA)、氢氧化钠、氨在水溶液中合成亚氨基二琥珀酸的工艺和反应机理,考虑了温度、原料配比和反应时间等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研究了亚氨基二琥珀酸的螯合性能,并与经典的螯合剂EDTA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合成反应较合适的原料摩尔比n(MA)∶n(NaOH)∶n(NH3)∶n(H2O)=2∶3∶2∶16,较好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10.0 h。在该反应条件下,亚氨基二琥珀酸的收率大于80.0%;反应很可能是顺丁烯二酸与氨生成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再与顺丁烯二酸反应生成亚氨基二琥珀酸;亚氨基二琥珀酸对大多数金属的螯合能力接近EDTA的水平,有些甚至超过EDTA。
2007 Vol. 24 (2): 121-124 [摘要] ( 2212 ) [HTML 1KB] [ PDF 261KB] ( 4258 )
125 李静涛;张娜;施秀芳;李石;王劲峰;
氯化N-苄基-4-乙烯基吡啶聚合物的抗菌活性
氯化N-烷基-4-乙烯基吡啶聚合物,简称可溶性PVP,是一类具有高活性、低毒性和诸多潜在的特殊用途的季铵盐抗菌材料。本研究对聚-N-苄基乙烯基吡啶进行了合成与提纯,并对其在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抗菌性能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溶液条件等因素的变化对于样品的抗菌性能有重大影响。
2007 Vol. 24 (2): 125-128 [摘要] ( 1667 ) [HTML 1KB] [ PDF 262KB] ( 1930 )
129 郭睿威;赵宗峰;金启明;
AM/阳离子单体在盐水介质中的分散聚合
水溶性单体在盐水介质中的分散聚合是一种新型绿色合成技术。本研究通过丙烯酰胺(AM)和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在无机盐水溶液中的分散共聚合,制备了稳定的P(AM-DMC)水基分散体。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测定了粒子形貌和粒径。研究了稳定剂结构与用量、共聚单体组成、第三单体盐的种类和浓度对水基分散聚合的影响。
2007 Vol. 24 (2): 129-133 [摘要] ( 1891 ) [HTML 1KB] [ PDF 318KB] ( 2545 )
134 李士雨;阙慧玲;
有机物临界体积的定量构性
采用分子模拟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有机物临界体积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基于121个临界体积数据中的108个样本点,得到一个临界体积模型(残余标准差11.80 cm3/mol,拟合度0.994 2)。该模型含4个分子描述码,对训练组和测试组的平均估算误差分别为8.36cm3/mol(相对误差2.52%)和9.09 cm3/mol(相对误差3.05%)。研究表明,分子体积、分子支链化程度以及分子表面的静电分布等定量结构参数可以有效地估算有机物的临界体积。
2007 Vol. 24 (2): 134-138 [摘要] ( 2298 ) [HTML 1KB] [ PDF 276KB] ( 2359 )
139 苏力宏;乔生儒;张教强;张军平;张秋禹;宁荣昌;
正极材料合成过程粒度分布的物理数学模型
从分形数学的非线性理论出发,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固相合成进行了研究,结合化学反应和材料学粉体形成生长理论,分析了这一复杂过程的机理,找出了过程动力学变化的共性。利用分形数学理论知识,试用粒径的无因次量r,作为数据采集对象,建立了粉体粒径分布受外部升温加热影响发生变化的物理数学模型,rn+1=μrn-br3n,确立了粒度分布与固相反应烧结温度变化的一个函数关系,阐明了一个明确的过程粒度分布r变化的判据模式。
2007 Vol. 24 (2): 139-144 [摘要] ( 4228 ) [HTML 1KB] [ PDF 343KB] ( 2544 )
145 张旭;马新宾;
NaY分子筛的脱铝改性
利用草酸和磷酸氢二铵(ADP)对NaY分子筛改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分析及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等表征技术,探讨改性对NaY分子筛的结构和酸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酸和磷酸氢二铵对NaY分子筛的改性在不改变分子筛的结构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降低分子筛的酸性。
2007 Vol. 24 (2): 145-149 [摘要] ( 2001 ) [HTML 1KB] [ PDF 327KB] ( 4657 )
150 李玉培;马红钦;邓惟勤;刘世平;
高比表面积氢氧化锆的制备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氢氧化锆样品。利用BET比表面积测试,系统地研究了超声分散、陈化条件、干燥温度及反应温度等制备条件对氢氧化锆样品比表面积的影响。试验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可以制得比表面积较高的氢氧化锆样品,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为60℃;超声振荡周期为1∶3;超声分散的时间为15 min;陈化温度为60℃;陈化时间为30 min;干燥温度为100℃。
2007 Vol. 24 (2): 150-153 [摘要] ( 3672 ) [HTML 1KB] [ PDF 229KB] ( 2562 )
154 戴全兵;戴咏川;姜洪波;
碳化钨催化剂上正戊烷异构化反应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WC催化剂,在做了表面氧修饰后对其进行了原位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θ=287℃、p=2.0 MPa、空速为1.0 h-1、n(H2)/n(n-C5)=4.0的条件下,正戊烷转化率达到64.31%,收率达到61.92%,选择率达到96.29%,液收率达到97.64%,其催化活性十分接近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其选择性亦可与负载型的Pt催化剂相媲美。
2007 Vol. 24 (2): 154-157 [摘要] ( 1952 ) [HTML 1KB] [ PDF 355KB] ( 2330 )
158 吴英艳;王军;徐世民;张志刚;
超临界技术处理铁泥制取铁红
铁泥是染料中间体生产中排出的废弃物,其主要物相为Fe3O4。本文以铁泥为原料,运用超临界水氧化法研究了制取氧化铁红的方法。研究表明,经超临界法处理铁泥,通过高温煅烧,可使Fe3O4转化为-αFe2O3,处理过程中的压力对产品的品质基本没有影响,其品质远远好于铁泥直接煅烧。超临界法处理铁泥制取铁红是一种可行的非常有潜力的技术方法。
2007 Vol. 24 (2): 158-160 [摘要] ( 1708 ) [HTML 1KB] [ PDF 175KB] ( 2143 )
161 冯惠;沐来龙;
用拓扑指数研究烷烃及其衍生物色谱保留指数
QSPR已成为色谱领域中的有用工具,用于解释与预测各种物质的色谱行为。本文计算了117种烷烃及其衍生物的两类拓扑指数值:其一是基于原子类型特征的电性拓扑状态指数(En),其二为Kier的分子形状指数(mK)。这些拓扑指数被用于关联117种烷烃及其衍生物的色谱保留指数(R.I.),经逐步回归与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烷烃、环烷烃、脂肪醇及酮的R.I.与En、mK的4个最佳方程。它们的相关系数均在0.991以上,其计算值与其试验值基本吻合,优于文献结果。结果表明,这些模型能够解释烷烃及其衍生物色谱保留指数的递变规律。
2007 Vol. 24 (2): 161-168 [摘要] ( 2167 ) [HTML 1KB] [ PDF 252KB] ( 2644 )
169 郭三霞;李立清;唐琳;王晓刚;孟蕾;
石灰石湿法脱硫的传质模型
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是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最常用方法,本文以单个石灰石颗粒为研究对象,根据双膜理论建立碱性溶液脱硫的传质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模拟。通过对气相中的SO2向液相中(相界面)的传质扩散、石灰石的溶解扩散、液相中的化学反应进行理论分析,并对该过程进行合理假设,进而推导出了传质模型,该模型可以推导出传质速率,得到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相吻合,拟合程度高达97%,从而为湿法脱硫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007 Vol. 24 (2): 169-172 [摘要] ( 3279 ) [HTML 1KB] [ PDF 234KB] ( 2657 )
173 郭凤华;刘昌俊;
葡萄糖酸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介绍了葡萄糖氧化制备葡萄糖酸的各种氧化方法及进展,并讨论其原理及优缺点,主要讨论了工业上广泛使用的生物发酵法和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多相催化氧化法,重点介绍了催化氧化法制葡萄糖酸的催化剂失活和制备的研究情况。
2007 Vol. 24 (2): 173-177 [摘要] ( 1983 ) [HTML 1KB] [ PDF 306KB] ( 4695 )
178 陶蕾;冯蕾;赵凤生;
低压制备型电层析的研究进展
低压制备型电层析技术自问世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得到不断发展,可能成为生物分离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笔者介绍了低压制备型电层析的仪器装置的设计、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类型及分离对象的范围等内容,阐述了有关的分离机制数学模型,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2007 Vol. 24 (2): 178-182 [摘要] ( 1793 ) [HTML 1KB] [ PDF 177KB] ( 2956 )
183 许长辉;陈慧娟;董群;门亚男;
催化裂化汽提器技术研究进展
介绍了近年来催化裂化装置汽提器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挡板汽提器的气固流态化行为,环流汽提器和填料型汽提器。叙述了气固两相在后两种汽提器内的流动特点,并指明了汽提效率优于挡板汽提器的原因。填料型汽提器在高催化剂循环通量条件下仍可有效降低再生器烧焦量,正适合原油重质化和利用催化裂化生产低碳烯烃的发展趋势。
2007 Vol. 24 (2): 183-186 [摘要] ( 2101 ) [HTML 1KB] [ PDF 241KB] ( 2282 )
187 李兵;喻春皓;魏峰;高瑞昶;元英进;
复合式酶法提取丹酚酸B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丹参中丹酚酸B的复合式酶法提取及水煎提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复合式酶法提取丹酚酸B的最佳工艺:每克药材加入15 U纤维素酶,在50℃下,pH值4.5,提取6h,药渣加水煎提50 min。复合式酶法提取明显提高了丹参中丹酚酸B的提取率。
2007 Vol. 24 (2): 187-189 [摘要] ( 1735 ) [HTML 1KB] [ PDF 222KB] ( 2056 )
版权所有 © 化学工业与工程编辑部
地址:天津市海河教育园雅观路135号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50A305,邮政编码:300350
电话:022-27406054   E-mail:hgbjb@tj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